您现在的位置: 王牌经理人: >> 公文写作网报告总结计划工作计划省质量技术监督2016年工作思路

省质量技术监督2016年工作思路

09-20 22:32:13| http://www.wpjlr.com |工作计划|人气:690

本站除了省质量技术监督2016年工作思路这篇外,还有更多关于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怎么写,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开头,年初工作计划的资料哦,

 200*年,我省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总局领导对我省质监工作提出的“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创造高水平”的要求,围绕“高起点建设年”这一主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以质取胜战略、标准战略、科技兴检战略),加快推进三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确保三大安全(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队伍安全),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根据这一总体要求,20*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1.以名牌工作为平台,促进质监事业发展。积极争取以省政府名义转发《关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在政策上营造名牌推进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名牌培育工程。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部署,围绕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制定名牌培育计划,指导企业争创一批中国名牌、福建名牌产品,努力实现从产品名牌到产业名牌、区域名牌的转变;大力实施名牌提升工程。指导帮助名牌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加强对名牌、免检产品的质量跟踪,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维护名牌产品声誉;建立名牌经济指标统计快报制度。按季通报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对策措施或建议,供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参考;修订《福建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福建名牌产品的评价机制,修订评分标准,加大参与制订标准、节能降耗、注重环保、专利保护、开发新产品和省技术中心建设的评分权重,引导企业技术进步。组织推荐我省产品列入总局《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适时调整《福建省20**~20**年中国名牌产品培育计划》。

  2.继续深化质量兴市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科技带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着力提高质量兴市活动的有效性。筹备召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各项前期准备。重点对18个已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县进行指导和督促,研究制定提升措施,提高工作实效。推动全省广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力争20**年底达到23个市县,与东北、西部省份对口帮扶达到3个市县。

  3.以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标志,引导企业树立质量、成本、效率、发展并重的广义质量理念。推动企业切实履行质量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提升道德水平,共同建设质量环境。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帮助、支持企业夯实质量基础工作。建立福建名牌企业协会,充分发挥福建名牌企业协会、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实施“国家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提供多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4.以质量分析报告为载体,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重点分析入世后质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发展的措施建议或扶持政策,为引导企业做强、为各级政府提供有价值的质量报告。建立名牌经济指标统计快报制度,按季通报并分析指标的波动原因,提出对策措施,供政府和相关部门、企业决策参考。

  5.做好千户重点企业的质量指标统计上报和新版企业质量档案填报工作,继续保持20**年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积极与财政、经贸等部门协作,推进企业落实“质量成本分析”制度。

  二、认真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6.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全面推进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业、提升食品生产力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7.抓食品安全,加强八种违法行为的风险监测。以企业巡查和市场抽查为手段,重点对辣味制品和蛋制品中的苏丹红、肉制品中的非食用亚硝酸盐、面米制品中的硼砂、膨化食品中的严重酸败油、水产制品中的禁用渔药、白酒中的工业甲醇、酱腌菜中的工业盐、腐竹中的吊白块(乌洛托品)等八种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使用非食品用原(配)料的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做到早预警、早排查、早处理。

  8.强化责任意识,深化监管措施。继续贯彻“五个一”要求,健全“11223344制度”,有效保障“三位一体”责任制的落实。继续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深化细化各项监管措施,认真抓好“确保一个到位,做好两个清理,抓住三个环节,建立四本台帐,健全五项制度”工作的落实。

  9.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在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落实预警监测措施,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各级质监部门的应急反应水平,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0.突破小企业小作坊监管难点,推进乡村食品加工业的整顿发展。强化分类监管,从高风险食品入手坚决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抓好“两个取缔”、“一个转产”、“四个到位”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乡村食品加工业的监管网络体系,提高乡村食品加工业的监管能力。制定示范标准,推进“小作坊示范村”建设工作。到20**年底,基本实现每县建成1个符合示范条件的“小作坊示范村”的工作目标。发掘整理保护传统特色乡土食品,培育壮大特色食品加工业,使之成为与当地旅游业相配套的特色资源。

  三、提高源头抓质量水平

  11.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完善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统一领导,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的分类监管,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下移。改革监督抽查计划模式,实现产品质量抽检的“科学、公正、权威与透明”。将现有的监督抽查计划模式改为每季度初制定本季度的监督抽查计划,确定本季度的抽查重点。推进“抽检分离”工作,抓好部分产品和检验机构的试点工作。建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管例会制度、工作报告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产品检验能力比对制度、年度能力调查和不定期检查等五项制度,强化检验机构的管理。

  12. 抓好事关安全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以提升产品质量合格率为目标,组织开展瓶(桶)装饮用水、果脯蜜饯、水果罐头、冷冻饮品、肉制品、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餐具、卫生纸巾(一次性生活用纸)、汽车摩托车配件产品等八类产品质量合格率低于60%的产品的专项整治。

  13.建立八大产业的质量预警分析机制。以专项抽查和跟踪抽查为手段,以涉农产品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茶叶、复混肥、水泥、中小型电机、服装(纺织品)、旅游鞋、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强化木地板、实木地板)、瓷砖等八大产业的质量预警分析和长效、动态的质量评估机制。

  14. 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以贯彻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主线,全面推进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三分离”工作原则,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审核员的培训和监督,强化、规范生产许可工作程序,确保生产许可工作“公正、规范、透明、廉洁”。建立健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工作机制,切实抓好五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建立获证企业数据档案。二是抓好抓实获证企业的年度审查工作。三是认真开展获证企业的巡查、回访工作。四是建立获证企业监管信息报送制度。五是加强获证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15.继续加大“国家免检”产品申报工作力度。做好20**年度“国家免检产品”目录的推荐工作,争取我省有更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进入目录。认真组织好企业免检申报工作,广泛宣传,认真辅导,严格审查,力争继续保持全国第5位的名次,推动我省规模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我省优势产品的市场认同度、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6.继续抓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应用工作。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将推广应用工作扩大到全省其他设区市,力争在总局规定的产品目录中,能入网的我省名牌、免检企业入网率达50%以上。其他企业入网率达20%以上。

  四、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工作

  17.突出抓好重点产品的执法打假工作。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实施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和小作坊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以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为重点,选定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性问题较严重的市、县为省局挂牌督办点,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问题。通过集中整治实现二个工作目标:一是辖区内不出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二是不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产品质量问题的重点区域。以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开展以食品、建材、农资等涉及健康、安全产品的专项整治。加大对违反计量、标准化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开创执法新领域为重点,破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执法打假难题,研究探索在服务领域开展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工作方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8.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继续贯彻围绕经济建设,服务我省工业发展开展打假的指导思想,树立以整规为主、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关停”为辅的执法理念,深入调查,找准产品质量问题。并根据情况“分级”(规模以上企业、有照无证企业、无照无证作坊),做到帮扶、整改与打击并举,推动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坚持与名优企业联手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建立产品质量保证制度,逐步形成政府部门依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承诺、企业维权和社会监督的打假保优协作机制。

  19.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方法。按照“打击、疏导、帮扶、规范”方针,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经验,在省局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县局执法打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区域整治的同时,引导企业开展争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攻关,尤其是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必要时组织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深入执法现场,提供技术保障。抓紧“12365”举报投诉系统建设,依托“12365”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及时发现案源,及时发布产品质量警示。

  20.建立健全执法监督长效机制。落实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打假治劣长效机制、打假联动工作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执法打假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科学指导。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坚持公布“黑名单”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快执法督查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完善系统内、各设区市间案件通报协查、案件移送等制度。

  2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执法打假工作的统一协调。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执法指导,细化、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狠抓办案质量,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切实解决制约执法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逐步改善执法装备,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使执法队伍建设各个方面规范化。各市局要采取市县“互挂”、轮岗交流和以工代训的培训方法,促进执法人员素质和办案质量的提升。

  五、全面实施标准战略

  22.加强标准管理工作。筹备召开全省标准化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标准战略任务,进一步建立完善与福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格局。加强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监督等工作,制修订60项省地方标准,为主承担2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建设我省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标准化科学研究,以科研带动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3、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扶持百家重点企业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原创科技(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标准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标准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帮助指导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进一步加快采标工作步伐,加大采标力度,拓宽采标范围,提高采标水平。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24、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抓紧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标准,组织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25、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标准化协调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巩固和深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特色、覆盖主要农产品的国家级、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农业标准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管理,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以福建的名、特、优、新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为重点,推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高起点的农业地方标准, 年内制修订省农业地方标准达40项以上,逐步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我省农业标准体系。

  26、积极做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申报工作。力争有10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积极做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开发、利用,提升我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加强计量监管工作

  27、积极开展企业计量管理与节能降耗工作。协调配合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节能办等部门,认真组织全省200家重点耗能企业(含14家全国重点耗能企业)的计量节能降耗工作,力争50%的重点耗能企业完善并提升计量检测体系,帮助企业节能降耗,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8、筹建福建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量传体系,为社会提供测量仪器设备计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实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复查与“优秀计量实验室”评审工作。进一步提高省、市、县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

  29.加强民生计量工作。加强和完善医疗卫生、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方面使用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和管理工作,建立强检计量器具备案管理系统,扩大强检覆盖面提高受检率、合格率。强化商品量计量监管,继续集中抓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牛奶等15种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在9个设区市安排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级监督专项抽查,提高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合格率。重点抓好涉及公平交易、安全防护等方面6种计量器具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维护公平交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安全。进一步做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衡器以及民用三表的强制检定工作,继续组织各设区市局和加油机制造厂对旧型号的加油机进行防作弊改造,实施铅封管理,打击和查处加油机计量作弊行为。

  30.加强计量授权工作。按照省局与省电力公司签订的管理办法组织有关单位实施对县级电力部门电能表检定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考核和授权,组织各设区市局筹建和完善电能表计量社会公用标准,开展电能表抽检和监督管理。组织各设区市局开展水表、煤气表授权监督管理工作。

  31加强全省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完成95家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计量认证、资格考核和授权工作,并按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设置规划增设部分机动车安检机构。

  32.加强计量校准工作。做好宣传工作,面向社会、企业广泛宣传量值溯源准确、可靠的重要性,宣传普及计量校准基本知识。鼓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快提升校准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制定校准管理规范,整顿不规范校准服务行为。

  七、加强认证认可工作

  33.以依法行政为原则,提高质量管理与认证行政工作有效性。加强依法行政,节约行政资源,健全、精简工作程序,加强对基层局的指导并提供法律和技术援助。加强对省局派出的现场审查组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抽查,确保审查工作质量。组织评审组长研讨评审技术、评判标准,努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34.以专项监督检查为抓手,切实提高认证有效性和国际互认。加强节能、节水、节电、环保等产品认证,组织“3C”认证产品、认证有效性、实验室计量认证等专项检查,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监管对策,促进认证市场的规范化。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引导技术机构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度,使我们更多的检测结果能在国际市场得到认可。要打好“海峡牌”,积极推动海峡两岸认证认可领域的交流,根据两岸贸易需要,确定优先领域,开展合作。

  35.落实列入国家GAP试点工作,推动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开展。重点抓好试点企业的辅导帮助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在取得成效基础上,结合农业综合标准化推动GAP在全省各地普遍开展。

  36.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契机,认真做好新评审准则宣贯工作,加强比对试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证书换版,调查、引导我省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组织实验室开展检测技术攻关,总结经验提升制定检测标准。

  八、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37.进一步健全特种设备监管工作长效机制。针对安全监察力量不足,乡镇(街道)存在监管盲区问题,选择乡镇安全协管工作基础较好的福州、莆田作为试点,进一步探索健全安全协管工作管理、工作职责等制度。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联络员(协管员)作用。

  38.落实企业、检验机构和安全监察机构三方安全责任。一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选择三明推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试点,重点完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报停设备验证封存、黄牌警示、粘贴检验标识四项监管机制。推广厦门气瓶电子标签应用技术。二是加强检验机构技术把关责任,将检验覆盖率、检验工作质量和重大问题报告作为主要指标,纳入检验机构责任制范围,实行量化考核。三是健全安全监察机构监管责任。修订20**年特种设备监察工作目标、规范考核办法、完善奖惩机制、严肃失职追究,切实做到“六到位”,即生产源头监管到位、使用注册登记到位、现场监督检查到位、检验覆盖监督到位、事故调查处理到位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到位。

  39.加强特种设备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在20**年工作基础上,选择厦门市参加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试点。同时,依托“金质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特种设备行政审批电子政务试点,实现网上审批,开展许可信息网上发布、安装环节网上告知试点,20**年对信誉好守法的企业实行安装环节网上告知,更好地服务企业。

  40.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组织省特检、锅检制订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指导重点监管的企业建立特种设备专项预案。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评价体系,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编印、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手册》,提高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41.成立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中心,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建立事故调查分析专家库,开展事故调查人员培训。各级质监部门要建立事故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及时上报事故,依法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各类事故(统计范围)结案率继续保持100%以上。

  42.强化许可过程和证后监管措施,规范监督管理工作。对行政许可工作审批时限和鉴定评审时限实行考核,随机跟踪鉴定评审工作质量。20**年计划组织抽查获证单位40家以上,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抽查,各地质监部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的企业数量不少于本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数量的30%,检查情况要及时录入信息化网络,定期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监管对策。建立重点设备监管制度,完成重点监管设备排查,落实监管措施,重点设备的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隐患整治率达到省局下达的指标。

  43.重点开展气瓶、载货升降机 、桅杆起重机、危险化学品常压罐车、汽车起重机、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特种设备、住宅小区电梯等现场安全监察和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电站锅炉监管措施。力争使用登记率、监督检验率和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在用电站锅炉定期检验率达到90%以上。

  44.加强安全监察能力建设和宣传调研工作。组织安全监察人员培训考核,提高现场监察水平。进一步促进安全监察行风廉政建设,加强对行政复议和投诉工作的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安全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向全省通报信访工作的典型案例。注重特种设备安全重大问题的调研,提出有效措施和对策,及时向政府反映情况,并积极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
九、加快实施“科技兴检”战略。

  45.构建以重点技术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和推动技术机构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 政事分开、明确定位,面向市场、加快发展, 增加投入、吸引人才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制定实施《国家质检中心、省质检中心管理办法》,确保筹建的中心严格按标准建设,已建的按国内一流(国家中心)、省内一流(省级中心)的标准进行改造、提升。省局将对省级中心进行复核,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摘牌或降级。进一步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充分发挥省级技术机构的龙头作用,利用省所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市、县技术机构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系统的技术合力,共同对外扩展业务领域和范围。引导和推动技术机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联合,选择重点优势项目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推进技术机构上规模, 上水平, 向做优、做强、做大、做精方向加快发展步伐。

  46.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多方筹措资金,重点选择市场急需、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选购一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拓展业务工作领域,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在20**年基础上,省局今年将再投入近2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含国家、省级质检中心项目)。同时从年度预算中安排200万元科研经费、30万元科研奖励基金,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全面落实和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项目,推动全系统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力争20**年的科研工作实现“三个10”的目标:10个科研项目被省级科技部门或总局列入科研项目,10个科研项目经费得到总局和省科技部门支持,10个以上科研项目通过成果鉴定。要求省级质检中心每年有1 项以上、国家质检中心每年有2项以上的科研成果。

  47.构建能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有效服务的技术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加强国家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大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的力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力争在年内再新增2个国家质检中心。已建成的2个国家质检中心,要抓紧技术改造和实验室环境改造,力争达到A级国家质检中心标准。在建的3个国家质检中心要加快建设力度,年内完成检测场所建设,配备检测设备,形成初步检测能力,承担国抽任务。已上报待批的3个国家质检中心要全面启动,尽快落实政府承诺,力争按时完成筹建任务。要着力提升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的水平。充分利用国家中心、省级中心这一平台,加强省、市、县之间的合作。在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上,相关省所都要介入,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利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市、县技术机构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技术合力,塑造知名品牌形象。加强本系统的技术机构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集中有限的财力重点在人员素质、环境设施、经营机制等配套条件较好的技术机构中建设起点高、能力强、范围广,能迅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标杆实验室。

  48、加快“十一五”基层基础建设步伐。一是积极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县级局新建(或购买)的办公检测用房楼,面积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办公条件差、办公检测用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县级局,应创造条件在两年内全部予以改善、解决。二是积极改善县级局的执法装备。年内每个县局的执法公务车辆按2部的标准配齐(县级市局以及经济发展快的县局可增加1部指标),其中至少要保证1部为执法专用车。每个县级局稽查队配备1台、设区市局稽查队配备3台执法专用、可无线上网的便携式电脑,研发、安装行政执法所必需的各种管理软件,提高基层现场执法办案能力。三是积极改善县级局技术装备。结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

  49.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今年将筹集1000万元资金投入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力争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要加快实施“金质工程”一期项目,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年内实现省局、设区市局、14个重点县局的三级联网,完成设区市局办公自动化和视频会议项目建设。抓紧启动“金质工程”二期立项项目,着力推进县级局局域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完成全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牵头建设福建省法人基础数据库,与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相关技术规范制订并以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建立福建省法人基础数据库标准体系。抓紧业务综合管理软件的研发工作,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CQS)数据结构基础上,结合我省业务管理的实际需求,推进二次开发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力争有1-2个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在年内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审批。加强基础建设,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加快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省共享数据分级采集、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风险评估和定期安全检测,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全省质量技术监督VPN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性。加大对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市、县PC机配备的支持,市级PC普及率应达80%,县级PC普及率应达60%。

  50.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继续发挥中国WTO/TBT福建咨询工作站以及福建质量信息网等服务平台的作用,全力办好《WTO与技术壁垒》月刊,向我省企业及我省农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法规咨询服务。及时传递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加大国际国外标准情报的采集分析工作。方便企业检索国外的技术法规或标准。加大WTO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一线业务人员水平。加大对我省影响较大的TBT、欧盟电气两指令及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的通报的经济性深度分析研究评议的力度,帮助企业及时开展应对工作。

  九、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51.建立健全我省质监地方法规体系,认真清理本局规范性文件。认真研究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做好我省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地方立法的资料收集、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列入省政府规章立法项目。

  依法对我局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对不适应客观情况和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定期进行清理。密切关注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与质监职能的交叉点,有效搞好衔接。

  5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修订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注重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细化追究责任的方法和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励机制,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

  53.加强对市局的法律指导和服务。组织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人员互相学习、外出取经,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加强法律指导,办好“解案说法”内部刊物。有计划搞好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分类培训,汇编《行政执法手册》口袋书,提高执法水平。做好法律跟进和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执法中的难点。

  54.探索和完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抓好行政许可工作“四个一”工作规范的试点,即“一个对外窗口、一本行政许可办理登记表、一套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图、一个行政许可受理网络”,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广到所有行政审批项目。

  55.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积极探索采用简易程序尽快解决。对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行政复议机关可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提出建议。

  56.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事务内部流程。省局将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规则》的基础上,推行以“一表一图”为主要内容的机关行政事务内部办理工作规范。通过试行以“一表一图”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事务内部办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事务内部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57.强化组织协调,积极探索依法行政新机制。积极探索依法行政新机制,逐步建立三个机制,即与人大、政法委、纪检、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和以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执法队伍安全为主要内容的预警机制,切实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十、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58.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主动适应当前质监工作发展变化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紧密围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如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等重大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对影响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充分发挥系统内外专家学者的参谋作用,组织全系统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研究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措施,为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提供咨询服务,增强质监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59.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完善质监系统领导班子考评体系和绩效考评标准,客观评价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情况,提高综合考评的质量。完成处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工作,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水平。健全完善基层主要领导考核质询制度,促进和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各类人员岗位练兵活动,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省、设区市局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与福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学士、硕士和博士生培养工作。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具体措施,结合国家质检中心建设,重点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优化人员结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专家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60.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协调抓好全系统事业单位清理整顿方案落实。上半年按要求全面完成各级事业单位设岗工作,抓好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完善全系统事业单位全员聘用模式,制定《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和完善聘后管理工作。在部份事业单位实行领导干部副职竞聘上岗,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

  61.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分类指导,结合实际分类制定“五好党支部”考评标准。不断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增强“一岗双责”意识,继续广泛开展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抓好分级争创。加强全系统党建工作的协调与互动,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创建文明单位、“四优”文明处(科)室、优秀实验室为主要载体,采取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团结向上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

  62.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效能建设。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作风建设”要求,按照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围绕全省质监系统的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党风、政风、行风和效能建设。继续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以及监督抽查、检验检定、检测咨询等方面的监督,逐步规范学(协)会的行为,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和深化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公信力建设,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形象,防止发生问题,确保队伍安全。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克服各种形式主义,规范接待工作,减少迎来送往活动。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内部审计。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加大查处案件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和创新,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大治本抓源头的工作力度。

  63.加强质量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新的宣传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质监系统法制宣传通讯员制度、物质保障制度、季度或月末考评通报制度、稿件发送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和表彰奖励等制度,积极发挥垂管体制优势,整合、开发本系统宣传资源,加强与省内主流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强质监宣传报道。今年,将组织开展、参与14个影响大、宣传面广、生动活泼的专题宣传,与多家新闻媒体开设每周质量报告、质量人物访谈、名牌产品风采、记者调查、打假一线、质监速递、百姓消费热线、真假识别等栏目,力求在省级主流媒体每天都有一篇以上关于质监的新闻报道,从而大力传播质量文化、接受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关注质量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省质量技术监督20**年工作思路》来源于免费范文网,欢迎阅读省质量技术监督20**年工作思路。
希望省质量技术监督2016年工作思路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为方便下次访问,记得收藏本站。

tag: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怎么写,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开头,年初工作计划   

省质量技术监督2016年工作思路相关的文章

相关说明

王牌经理人[http://www.wpjlr.com]所有的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计划资料全部免费提供,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另有大量关于工作计划的资料,绝对值得收藏。

☉ 如果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计划简介概要里没有说明有随机密码,那么默认解压密码为www.wpjl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