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王牌经理人: >> 学习网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03-12 02:21:13| http://www.wpjlr.com |小学语文教案|人气:584

本站除了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这篇外,还有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的资料哦,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第一单元目标:
1、 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若干。
2、 能根据提示预习课文;能根据“说写双通道”的建议,组织语言实践活动。
3、 正确朗读4篇课文、一篇古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背诵2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4、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阅读文言短文《勤读》,并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5、 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特点,体会积极向上的精神。

1. 燕子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学习准确使用动词。
2.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3.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背诵。
4.通过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生交流:韩愈: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孟浩然: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
……
2.出示句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开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朗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理解“黄绿眉眼”:课文用了拟人手法,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
(3)齐读句子
3.这幅艳丽的春意图,有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加入,更是富有生趣。
出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男女生读
4.这段文字,就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1)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从文中找出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2.交流反馈:
(1)出示:俊俏 吹拂 增添 演奏 活泼可爱 光彩夺目 百花争艳 波光粼粼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区分:拂——佛 泼——拨
理解:俊俏 波光粼粼
(2)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伶俐可爱、灵巧、轻快、俊俏……)
(3)重点交流: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板书)外形、飞行、停歇
三、深入理解,读中感悟。
(一)了解燕子的外形,体会它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一节,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活泼可爱
(3)“凑”是什么意思?“凑成”能否换成“组成”?
“凑”的意思是聚集,文中指几个部分合起来。“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便栩栩如生。
(4)小结:燕子外形描写采用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
指导感情朗读。
(二)从燕子飞行与停歇时的姿态,体会小燕子的轻快灵活。
1.小燕子长得活泼可爱,它们飞行和停歇时的姿态也十分优雅。
2.自由读课文,先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同桌讨论。
出示: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 )着身子在天空里( )过。还有几只( )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
有几对燕子( )倦了,( )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3.交流第一个填空。
(1)重点指导:“掠”。“掠”能换成“飞”吗?(掠——轻轻擦过的意思,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板书:轻快灵活
(2)指名朗读第3节,想一想,还有从哪里体现出燕子的轻快灵活?
(3)感情朗读课文第3节。
4.交流第二个填空。
(1)重点指导:“落”。指名读第4节,文中的“落”能与后面的“停”交换吗?(“落”既展现了燕子动态的美,又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
(2)齐读第4节
5.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嫩蓝的填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什么比作什么?(把细线比作五线谱,燕子比作音符。)
(2)燕子正待演奏的将会是什么曲子?
6.男女生朗读课文3、4节。
四、总结全文、理解感悟
1.齐读全文,师总结: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2.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课文背诵。
(2)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抓住他的外形特点,用“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写下来。
板书:

外形 活泼可爱
1.燕子 飞行 轻快灵活
停歇
教学效果反馈: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燕子的静态美。
在课后做的练习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内容,少数同学“谱”字写错。

www.wpjlr.com
2、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2、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清亮”和“清脆”的不同。
3、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继续预习课文并从反馈交流情况入手。
教学难点:
预习理解的正确性。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2、引出课题,小溪流究竟唱着怎样的一首歌呢?
二、阅读教学:
1、这是一首怎样的歌?
2、出示关于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让学生填写完整。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
3、读第2、3小节,思考:你觉得小溪流的奔跑有着怎样的特点?
4、组织交流:
(1)第2小节从“快乐”入手。圈出小溪流动作的词语。
(2)朗读小溪流、小树叶、小蝌蚪的句子,想像有趣的情景。
(3)第3小节围绕“不怕困难”来交流,抓住“轻轻跳跃、一股劲儿、什么也阻止不了”等词语。
(4)出示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三小题,思考为什么小树叶和小蝌蚪的行动都不用“跑”?
(5)最后一小节,扣住“不知疲倦”,归纳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积极向前永不停息的前进之歌。
三、拓展训练:
1、思考:想想还会遇到哪些事物,代表哪些困难?哪些是积极的好朋友,又会给予哪些帮助?
2、推荐阅读《小溪流的歌》原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
2、小溪流的歌
活泼欢快 不知疲倦 勇往直前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www.wpjlr.com
课题:3笋芽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背诵课文最后3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 能根据要求独立预习课文,对未钻出地面的笋芽儿说些悄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笋芽儿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帮助。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
笋、竹图片 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为什么?
2、你能说说竹笋是怎么来的?(可以事先查资料)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齐读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三、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同桌讨论:娇嫩的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是谁?给了笋芽儿怎样的帮助?
2、轻声读课文,思考:笋芽儿在泥土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笋芽儿破土后,周围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四、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出示:笋、竹图。说说他们的区别。
2、四人小组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师板书: 破土而出——长出一层层笋壳——脱下笋壳——长成强壮的竹子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五、总结课文:
师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说写双通道:
哎呀,还有一些笋芽儿未钻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对他们说些悄悄话,让他们尽快破土而出吗?
板书:
3笋芽儿
竹子
春雨 小草
钻出土 勇 敢
春雷 太阳
坚 定
泥土里 柔 弱

www.wpjlr.com
4、勤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义。
学生准备:
搜集古人勤读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的?
3、通过预习,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里?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篇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读正确。
1、范读全文。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指导难读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齐读课文。
三、再读懂意思。
1、借助注释和译文,让学生逐句理解意思。
2、重点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强调”见”的读音,通”现”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读熟译文。
4、积累文中表示“说”的词语(云、言、问)
四、三读明道理。
1、关于“勤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交流,师点拨: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地读一、二遍。书一定要多读,这就是“勤读”啊!
(2)苦渴无日——不要总是推脱没有时间,要善于挤出时间读书。
五、总结拓展
1、总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同学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或少读书,而要借用你的空余时间来多读书,因为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2、交流古人勤读的名言。
(1)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板书设计:
勤 读
当以 三余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www.wpjlr.com
5、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 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异口同声”等词。
2、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4、 了解爸爸对孩子的希望,引导学生喜爱读书,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学习,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
2、 从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书)每学期爸爸妈妈都会为我们买许多书,最近,他们给你买了什么书呢?
2、这些书得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作者的家里也有一百多本书,都是爸爸买的(板书:爸爸),但他们与爸爸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若想知道,就让我们一同学习第5课。(补全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检查初读情况。
明确课文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他希望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三、 深入课文,理解重点段。
1、《黄帝的悲哀》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板书:《黄帝的悲哀》)
2、就这么一本破旧不堪,连伙伴都不愿翻阅的书却为什么是我最珍贵的呢?默读第3——13节,边读边思考: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这本书的?
3、交流: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家中的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是省下了乘车的钱。(板书:生活贫困)
4、那天路过旧书店,我宁可买书,也不乘车回家,然而事实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轻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讨论)
5、反馈(出示第7——12节)
理解重点句子:
(1)“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车强!”
体会在路远天寒的情况下,爸爸用反语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引号在这里表示引用。
分角色读 男女齐读 齐读第8、9节
(2)“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爸爸的话包含了他对孩子的理解,及他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
个别读 小组读

(3)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爸爸那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的来之不易,所以视书为珍宝一般。
个别读 齐读
6、观察插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当时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始终是热乎乎的,很高兴。
7、现在能说说为何对我来说,这本《皇帝的悲哀》是最珍贵的?
因为在家里生活贫困的情况下,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
乘车的钱买了这本书,同时,是它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它最珍贵。
8、齐读第3——13节,体会这本书背后那耐人寻味的意义。
9、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贫困了,那它还坚持买书吗?自由读第14——16节,其中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动?
(1)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得了知识,即使省吃俭用也开心。虽然我们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
(2)理解最后一节。板书:一心希望我们热爱学习。
四、总结全文
1、在学生朗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写了我回忆爸爸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在生活贫困的情况下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了一百来本书,给全家带来欢乐,包含了爸爸对“我们“的希望,使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2、学了课文,你觉得读书有哪些乐趣?
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愿大家心中始终充满阳光,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在知识的天空里尽情翱翔。

板书设计:

爸爸 和 书


生活贫困 ———— 《皇帝的悲哀》
省吃俭用一心希望我们热爱学习

www.wpjlr.com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预习的方法,逐步养成预习习惯。预习时要边读边想,通过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
4、 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感受科学的魅力。
6、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 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 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 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 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 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 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 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 赛跑 污染 神圣
4、 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 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 学习第1节
1、 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 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 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 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 讨论交流。
4、 有感情地朗读。
(三) 学习第4节。
1、 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 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 天然博物馆)
3、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 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 不被污染)
3、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 总结
四、 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 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 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六、 板书设计:
美好、遥远的回忆
天长地久5、 祖先的摇篮 文明的起点
(一望无边)
不被污染
天然博物馆

www.wpjlr.com
7 鸟语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认识生字,积累“通晓、翩翩飞翔、倍感亲切、搏击风雨”等词语。理解“通晓、犒赏、矫健、疏忽、怠慢”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引号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鸟语”和人鸟对话。
4.根据课文语言材料,展开想像,编写与鸟儿之间有趣的对话。
5.培养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引号的作用。
2.根据课文语言材料,展开想像,编写与鸟儿之间有趣的对话。
3.培养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课前学生准备:
1. 预习课文。
2. 查找课文中的鸟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鸟语 齐读课题
2.播放媒体:(树林间各种鸟儿,配上各种鸟儿的叫声)。说说看鸟儿,听鸟叫的感受。
了解课题的意思,鸟语——鸟儿的“语言”。
3. 出示第一节 指名读
理解:矫健
齐读
4.今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去听听“鸟语”,和鸟儿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我怎么会对“鸟语”发生兴趣?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
2.预习情况反馈:
(1)出示词语:矫健 通晓 犒赏 呢喃 疏忽 怠慢 翩翩飞翔 倍感亲切 搏击风雨
读音:犒赏 呢喃
字形:区分“犒——稿”,理解:犒赏
(2)交流:我怎么会对“鸟语”发生兴趣?
A.介绍公治长: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传说他懂得鸟语,能和各种鸟儿对话。
B.齐读公治长的故事。
理解:犒赏 呢喃
C.听了这个有趣的传说,我心中也埋藏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引读第3节:我也多么想做一回“公治长”啊!……
理解:快意
(3)我猜想了哪些鸟儿的语言?
A.交流板书:布谷鸟 画眉
喜鹊 黄莺
百灵
……
B.为什么这样板书?(详写和略写)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C.简单交流这几种鸟。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4——9节,和布谷鸟对话。
(1)朗读“人鸟对话”(5——9节):自己练读 师生对读 指名学生对读
(2)师引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我听了……
(3)布谷鸟对我有什么帮助?
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说话练习: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仿佛在说:“____________。”
理解:疏忽 怠慢
板书:催人奋进
2.学习第10节,和喜鹊对话。
(1)自读第10节,找出喜鹊的话。
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将句子改成陈述句
(2)师生问答,想像对话:你叫些什么?……你报啥喜讯?我报__________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或身边的喜事来报喜。)
(3)出示句子: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说说你的理解。(理解:应验。为什么话不能应验,却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并带来乐趣?)
板书:给人希望安慰 增添乐趣
3.学习第11节,和各种鸟儿对话。
(1)自读11节,想像说话: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我们也像作者一样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出示说话练习:
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地叫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__________叫个不停,好像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学习第12节,感受和鸟儿的深情感情。
(1)虽然我没学到公治长的本领,却和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从鸟儿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自己读读。
(2)交流
(3)仿照句式,学习写话。
从声声啼叫的布谷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感受: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2.齐读13节,发出由衷的感叹: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3.想想:我们可以为爱护鸟儿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3
2.编写一段你与画眉(或黄莺、百灵等小鸟)的有趣对话。
板书:
7 鸟语
(详写) (略写)
布谷鸟 画眉
(催人奋进) 黄莺
喜鹊 百灵
(给人以希望安慰) ……
(增添乐趣)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www.wpjlr.com
8、拥抱大树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自学认识生字。积累相应的词语。
3、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和感受丹尼尔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
揭示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丹尼尔为什么要拥抱大树?
他是怎样拥抱大树的?
二、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字词。
出示:拥抱、喃喃自语、真挚感人、离开、大吃一惊、兴武、道歉、承担、采访、真心诚意、恩惠、生态环境。
根据“拥抱大树、拥抱原因、采访收获“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用//表示。
1、汇报自学字词情况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一)第一、二小节。
(二)第三、四小节
(三)第五小结。
3、学生讲述文章主要内容。
4、抽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情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字词。
出示:拥抱、喃喃自语、真挚感人、离开、大吃一惊、兴武、道歉、承担、采访、真心诚意、恩惠、生态环境。
根据“拥抱大树、拥抱原因、采访收获“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用//表示。
4、抽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学习第一部分。
轻声读课文一二小结,用直线划出丹尼尔是怎样拥抱大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读出真诚悔过的情感。
1、学生划句子
2、指名读,评议
集体有感情的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拥抱大树的原因。
1、学生讲述原因
2、四人练习复述。
学生练习换词
违反——违犯
警醒——警惕
2 根据回答概括、板书:骑车送货、铁链锁树、收到通知、承认错误、给予警醒、愿意承担。
3、四人小组根据板书练习复述三四小节课文
完成阅读新体验(2)读句子填词
(1)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 )
(2)为了教育丹尼尔,也给大家一个警醒,绿化管理局提出一个特别方案。( )
感悟体会:自觉增强爱护树木和绿化、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师生配合读第2部分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丹尼尔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2)你从课文中体验到什么?
2、教师小结。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五节。

齐读全文,说说:你有没有发现不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如果有,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提醒他?
课外练习写下这段话。
学生练习说话,写话?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拥抱大树
原因——受罚过程——启示
(无意虐待) (保护环境)

www.wpjlr.com
9 神奇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 预习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
2、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科学的神奇,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机器人的功能,感受科学的神奇。
课前学生准备:认真朗读课文,查找机器人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 交流对机器人的了解
师:昨天请同学们回家查找机器人相关资料,那你了解了关于机器人的那些知识?
生:交流
2、出示课题:9 神奇的机器人 指导学生读课题,突出“神奇”
二、整体感悟,梳理脉络:
1、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把课文读通顺。
(1)开火车读课文,随文概括并板书:
茫茫宇宙 航天活动的先驱
浩瀚的海洋 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工矿 勤劳的身影
农村 第一代”铁农民”
走向社会 才华横溢
(2)根据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学习第一节:
(1)师:机器人为什么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挑选任意一个说说你的看法:
生交流
(2)师:回答得很好,谁能用我们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随机出示句子:
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因而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3)板书:眼明 耳聪 脚快 力大
(4)师:机器人真了不起,让我们用上关联词语一起来说说这句话
生交流
(5)指导朗读第一节
2、学习2——6节:
](1)引读,加深印象
(2)质疑: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问题吗?(什么是擒油龙?什么是生力军?为什么叫他们”铁农民”?……
交流
(3)拓展思维,想象说话:
师:机器人的本领真大,现在你就是一个机器人,你可以选择这四个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想象一下,你是怎么做的,说的时候,注意你的神态、动作。
学生交流
(4)利用文本,语言训练: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了机器人这么多的本领。让我们来夸夸机器人。老师先来说一句:机器人,你能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你可真是本领高超啊!
生交流(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无所不能、多才多艺、力大无穷、能歌善舞等)
2、 学习第7节
四、总结全文
板书: 9 神奇的机器人

茫茫宇宙 航天活动的先驱
浩瀚的海洋 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工矿 勤劳的身影
农村 第一代”铁农民”
走向社会 才华横溢(眼明 耳聪 脚快 力大)

www.wpjlr.com
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1、 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搜集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有关“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增强学会使用电脑、提高信息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有关“国际互联网”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启发谈话: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网上呼救》,大家还记得吗?
2、 请学生复述《网上呼救》的主要内容。(芬兰学生苏珊突发急病,孤身一人无法求救。幸好,当时她正在上网,于是强忍疼痛在网上发出求救信息。而在远隔千山万水的美国,男孩迈克发现了这个紧急情况,立即报告了救援中心。很快,大洋彼岸的苏珊得救了。芬兰和美国这二个国家远隔重洋,但是借助了国际互联网,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抢救生命的紧急救援行动。网络,多么神奇啊!)
3、 今天我们再来深入了解这《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板书课题 读题)
二、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2、 交流讨论:
(1)理解“天涯”、“咫尺”是什么意思?
(2)理解句子: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3、人们利用互联网可以做些什么事?
(1)填表: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人们可以 ;可以 ;
可以 ;还可以 ;
甚至可以 ……

(2)小结: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A、理解“息息相关”
B、结合课文内容、联系日常生活说说我们和国际互联网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
三、小结拓展
1、国际互联网无处不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必将会越来越奇妙,而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更丰富多彩。
2、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怎样上网、发电子邮件。

板书设计:
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无处不在
快 拉近距离
多 无所不有
和我们息息相关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古诗2首,积累词语。
2、 能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文片断。
3、 继续培养在默读时边读边思边问的良好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 学习有关名人的故事,并学习名人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献身、足智多谋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www.wpjlr.com
 11、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 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2)理解: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
(1)学习第二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 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习三、四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三、四节,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②质疑
预设: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
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
……
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抓文中的词语来说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7月雷雨多,适合实验)
④做实验的风筝和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⑤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⑥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⑦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⑧小结: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五、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勇于献身科

www.wpjlr.com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华佗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 读准多音字:华huà)
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 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 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 随机解决:“活蹦乱跳 撕心裂肺 惨叫 呻吟 任人摆布 沉思 ”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 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 ),( )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 ),成了世界上( )。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 分组读句①②。
(2) 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 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作业:(1)完成课后说写双轨道的练习。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病孩: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 醉汉:任人摆布——陷入沉思 合成麻沸散

www.wpjlr.com
13、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 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过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
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1、出示问题: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默读课文,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大组交流。(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第一次智斗: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①理解: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③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②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
(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用“不敢不”造句。
3、过渡: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第一幕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城门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4、分小组练习表演。
5、大组交流。
五、小结。
师: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业。
模仿第一幕的写法,编编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请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13、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充满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驳

www.wpjlr.com

14、哥伦布竖立鸡蛋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壮举、抹煞、挑衅、哄笑”等词语。
2、 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
3、 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
教学难点:
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哥伦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实验:(出示鸡蛋)你能将鸡蛋竖在桌子上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采用磕破法使鸡蛋竖立起来的就是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
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哥伦布竖鸡蛋》。(生介绍哥伦布)
二、学习课文
1、按要求自由读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理解了哪些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为什么竖鸡蛋?怎样竖鸡蛋?)
(2)填空课文主要内容:
哥伦布巧用(竖鸡蛋)的方法,驳斥了那些忌妒者对他的(挑衅)和(攻击),他以事实向他们证实了:(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和证实),他的成功,关键在于(创先)。
3、“挑衅”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要向哥伦布挑衅?
(1) 齐读第1节
(2) 理解“壮举”和“创举”,交流哥伦布航海资料。
(3) 理解“抹煞”和“千方百计”
4、他们怎样攻击哥伦布的?
(1)指名读第2节,读出挑衅的语气
(2)演示“不怀好意地哄笑”
(3)齐读达官贵人的话
5、他们自以为这次的攻击得逞了,让哥伦布无言以对,没想到哥伦布反问一句……(师生配合读3~6节)
6、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哥伦布却做到了……(出示第7节)
(1)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节。
(2)请大家默读后划出关键词,完成填空。
哥伦布把鸡蛋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底部(磕破了一点),鸡蛋(竖立在桌上了)。
(3)齐读这句话。
(4) 哥伦布用事实反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攻击,他自信地说……(出示句子:“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做到了吗?”)
①生读句子 ②这是句什么问句?改陈述句
7、思考:哥伦布为什么用竖鸡蛋的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对他的攻击?
①出示:“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竖鸡蛋和发现新大陆都是简单的事,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想不想得到这样做,关键看你有没有创新精神。)
②齐读最后一节
③如果你当时在场,当哥伦布离席而去时你会想些什么?
三、质疑讨论
1、有人说,这一课的题目应改成《哥伦布磕鸡蛋》,该不该改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发表意见后师小结:我也同意不改,原因刚才同学们都说过了。当然不同意的可以保留意见。希望人人都成为爱观察、会动脑的“小一休。
四、课后拓展
说说科学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
(牛顿通过苹果掉落地上发现了地心引力;帕斯卡通过敲打盘子发现声音的震动)

板书设计:

19、哥伦布竖立鸡蛋
发现新大陆 竖立鸡蛋

www.wpjlr.com

15、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 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 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 东郭先生 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 吃 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 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教育 打死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 狼(凶残、狡猾)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www.wpjlr.com

综合练习3
教学目标:
1、 拼拼读读,能够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选择义项;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学会不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
2、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正确完成练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积累二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 按要求抄写词语或短句。
学生准备:
搜集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义项。
1、交流正确的读音(撒sā 当dàng 折zhé 兴xīng ) 读词
2、选择正确的义项(撒① 当① 折① 兴②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自己试试,把四个词语填写完整。
2、交流(兔死狐悲 鹤立鸡群 虎背熊腰 指鹿为马) 读词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的成语?(不一定要有两种动物名。)
狼狈为奸 鸡飞狗跳 龙飞凤舞 鼠目寸光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归纳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1、标点符号 2、反问词的增删 3、句子意思不变)
2、完成练习,交流
3、补充练习: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写了李斯特为了推荐肖邦,用“换人计”让肖邦替他演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3、再读短文,思考:文中2次写到观众的掌声,分别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是因为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第二次是因为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换人计”,观众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4、交流,完成填空。
5、选择题(答案都是②)
五、语言实践活动。
1、智慧既可化险为夷,智慧又可反败为胜。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些有智慧的人:华佗、富兰克林、哥伦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聪明人,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他们的故事,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4、请3~4名学生上台讲述。
六、熟记名言。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 评议 齐读。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勤学好问,做事有目标有毅力。)
4、师介绍作者:
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社会活动家。
邹韬奋——中国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七、写字
1、生照样子抄写,师巡视。
2、优秀作业展示。

www.wpjlr.com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 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几乎”、“似乎”等词语的用法;用“为了”、“为的是”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部分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 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能进入文章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5、 了解颐和园、秦陵兵马佣等名胜古迹;知道维也纳与音乐、巴西与咖啡等的关系;感受旅游的乐趣。16、颐和园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2、 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3、 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媒体出示、感受园林美景。
1、 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
2、 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颐”
3、 齐读课题
4、 播放媒体,感受美景。用一句话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 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轻声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注上记号。
交流 板书: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1)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
(2)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
(3)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板书说是或作者的游览线路?
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向我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景点的。
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
三、 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
1、 学习第2~~5节,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1) 默读第2~~5节,讨论: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介绍清楚的?
(2) 交流
长廊:作者先写长廊里横槛上的画,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
引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中间的长廊怎么样?……
长廊的两旁又是怎样的呢?……
万寿山脚下:作者是从上往下看,先介绍上面的佛香阁,再介绍下面的排云殿。
引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上面是……下面是……
佛香阁前:作者登上万寿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后向东远眺。
引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呢?……
昆明湖:先写两岸,再写湖中心,最后写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桥。
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边,两岸有什么?……
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十七孔桥了……
(3) 师小结:不同的景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的。
板书:按方位顺序介绍
2、 再读句子,感受景点的特点。
(1) 过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写出这些景点的特点的呢?再读句子,找出你喜欢的景点加以说明。
(2) 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 看图感知“700多米”。
B、 出示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朗读。
C、 小结:长廊的特点就是长和彩画多。
②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A、 出示图片,理解“琉璃瓦”。
B、 读句子。
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快碧玉。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 体会比喻的作用。
B、 理解“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④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联系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B、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抓住景点特点
四、 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 总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2、 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长廊 佛香阁 按一定游览路线
16、颐和园 万寿山 排云殿 按方位顺序
昆明湖 十七孔桥 抓住景点特点

www.wpjlr.com

17、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3、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秦陵兵马俑 齐读
2、理解:秦陵——秦始皇的陵墓
兵马俑——陶制的兵士马匹
3、交流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要求: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秦陵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
2、交流 板书: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3、读课文第一节,思考:“举世无双”和“享誉世界”是不是重复?
三、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秦陵兵马俑能享誉世界?
归纳、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2、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理解: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方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小节,细细品味。
(1) 规模宏大:
a.体会一系列数字的作用
b.理解“鸟瞰”
c.指导朗读
(2)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a.结合学生交流,穿插想象训练:“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b.指导朗读
(3) 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a.想象说话:有的……好象……;有的……好象……
b. 体会句子“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究竟能不能听到“呼吸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c.指导朗读
四、总结拓展
1、带着自豪感齐读课文
2、除了“惟妙惟肖”之外,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秦陵兵马俑?
3、“说写双通道”
你觉得世界上还有哪些历史遗迹可以和秦陵兵马俑相媲美的,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17、秦陵兵马俑

规模宏大
将军俑
举世无双 武士俑 惟妙惟肖
享誉世界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骑兵俑 绝无仅有
车兵俑
弓弩手
极为精美 马俑

www.wpjlr.com

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通过比较,体会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
2、质疑问难,理解课文,积累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质疑问难,理解课文。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正音“边陲”“和着音乐”
2、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体会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最后一节,理解变化的原因)
4、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

板书设计:
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
环境变化
今天(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政策好
人的变化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摇篮”、“装饰”、“金碧辉煌”等词语的意思。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4、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试着对课题和不理解的词句、内容提问。
2、搜集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板书课题 齐读
3、维也纳在哪儿?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出示第一节及图片)齐读
4、你对维也纳有了哪些了解?(首都、地理位置、特点)
5、指导朗读第一节:把这么美丽的景色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个别读、齐读)
6、这就是课文的第一节,它让我们对维也纳有了粗略的印象,写游记是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
1、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默读课文,找出理由划出来。
2、交流、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3、你们是怎样快速找到答案的?
这三句都是2——4节的第一句话,这3节都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也写得很具体。
4、在这些特点中,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呢?轻声读2——4节。
三、重点研读
1、学习第2节
(1)指名读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那是因为——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补充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特……)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2、学习第三节
(1)你怎样理解“音乐装饰”?(用音乐装扮)
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A、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B、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C、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3)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 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第四节,想想,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说话练习: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4)配乐朗读
4、学习第5、6节
(1)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而最为著名的是被成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被称为“金色大厅”。同桌读读,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交流板书:造型美观 大 金碧辉煌 影响深远
A.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B.交流影响深远。(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3)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齐读这两节。
(4)小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四、总结课文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学做小导游,介绍维也纳。
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造型美观 大 金碧辉煌 影响深远)
总起 分述

www.wpjlr.com

20、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教学目标:
1、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反映动物特点的词句。
2、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
3、根据情景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4、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游记着重记录见闻感想的写法(游览前、中、后的结构和地点转换顺序,略讲或不讲)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说说去过什么动物园,有什么有趣的见闻或感受。
2、出示课题: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猜一猜:今天学的课文里写的内容,可能和以往我们在动物园的见闻有什么异同?(相同:涉及很多动物;不同:是写在野外的动物。理解:“天然”的意思,天然:在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人工、人造相对。)
二、 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要求:
(1) 轻声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边读边想象作者游览时的情景,同审题时的猜测(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是一样,在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1) 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鲁伏河 米库米
(2) 出示第3小节,读正确。如果坦桑尼亚的朋友到上海动物园会怎么说?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说几句话。
说话:跟我们的天然动物园相比,这里的动物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3) 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读正确后,说说想到了什么。
当我们从他们中间穿过时,顽皮的基马猴竟围着车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阵子。
(从“围”“奔前跑后”“周旋”等词,想象基马猴奔跑的样子,神情,与坐在汽车里的人的关系。)
(4)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有边读边想象的感觉,读后正音。
(5) 交流小组讨论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深究文章的话,学生可能会提出“天然”和“动物园”是不是矛盾,从本质上讲是矛盾的,但是作者把这一矛盾的词语用在这里,更突出了天然动物园的特点,如果换成:动物保护区漫游记,感觉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三、深究语言、了解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
(1) 作者见到了哪几种动物?(羚羊、长颈鹿、斑马、基马猴、水牛、大象、犀牛、野狗、黄牛、狮子)
(2) 请用不同的词句形容天然动物园中的动物(选择5种以上,可以用文中的词句)。
例如:(泰然自若)的斑马
(3) 用一个词概括天然动物园动物的特点。(自由自在等)
2、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课文写的是“天然动物园”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和同桌交流。
四、总结课文、写话练习
1、课文的题目是“天然动物园漫游记”能不能改成“天然动物园”?
(不行,是游记,而且是“漫游”。前者主要是介绍,强调准确、比较全面【比如:要讲清楚多大】;后者是按游览顺序记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另外课文中地点转换顺序不清楚,而时间顺序相对清晰,原因就是“漫游”——随意游玩,这也是天然动物园的特点。)
2、写话练习
导游阿里在返回的路上,讲了几个趣闻,可惜文章没具体写。请你选一个(也可以自己选材,展开想象,用旅游者的身份写得具体些。)
3、布置作业
积累自己感兴趣的描写动物的词句。

板书设计:

20、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自由自在 乐趣无穷
羚羊 长颈鹿
犀牛 斑马
狗 基马猴
黄牛 大象
狮子
(略写) (详写)

www.wpjlr.com

综合练习4
教学目标:
1、 积累本单元学会的生字新词。
2、 能用“为了”、“为的是”这两个表示目的的关联词语造句。
3、 能静下心来默读较深的短文,并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读懂它。
4、 收集有关旅游景点的游览图或纪念品,写上文字说明。熟记三句名言。
5、 学习用钢笔抄写一句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巩固本单元的部分生字:
1、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应该及时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瞧,这些字你认识吗?出示:殿、槛、掠、曦、熹、膘、(生读)
2、 这些字字型比较复杂,请大家在横线上写一写
3、 小结:把这些字型复杂、你容易写错的字收集在你的笔记本里,有空多去看看他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后,你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对!先看懂“例子”。
2、练一练:
参考答案:
来往——车来人网、你来我往等;风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等;
强壮——兵强马壮、身强体壮等;昏暗——天昏地暗。
3、试一试:
慌乱——兵荒马乱 花草——奇花异草 思想——胡思乱想(苦思冥想)
墙壁——铜墙铁壁 言语——花言巧语 牙齿——伶牙俐齿
三、 读句子,用带点词造句
1、 指名读句子,发现“为了”和“为的是”在句中的作用
2、 讨论:这两个词用法的区别:前者先写目的,引出的句子是原因在前,行动在后;后者目的在后,引出的句子是行动在前,原因在后,“为的是”相当于“是为了”。
3、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4、交流:
5、小结:在读懂句子、了解词语的用法后再来造句,会觉得得心应手。
四、读短文,熟记名言
1、阅读短文。短文文字比较深,首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在字字过目的前提下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再查阅字典或词典,慢慢读懂它。
2、分节朗读,纠正字音
3、借助填空,理解短文内容
4、小结:莫纳威西亚的建筑特点主要是荟萃了各种风格的建筑。类似的地方世界上还有不少,像上海的外滩也可算毅力,还有青岛的建筑也有不少风格。另外,像罗马、巴黎、维也纳这些世界著名的城市,建筑风格都既有自己的特色,又不乏博采广纳。
5、这篇短文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国外小城的绮丽风光,我们不禁感慨:是劳动创造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6、出示名言:读一读,记一记
第一句强调劳动的重要性;第二句说明旅行的重要性;第三句表达的是爱国思想。
五、语言实践活动
“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要过长。以小组为单位办展览会,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争取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加信息量,提高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六、写字练习
用钢笔抄写句子。除了书写端正、字体大小合适之外,这次抄写还要求学生先记住句子内容,再写下来。避免有些学生抄写时喜欢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这样停顿很多,不仅写得慢,而且不利于思维发展。
1、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些字在横线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生在书上写。
4、比一比,看谁写的好。教学时,要提醒、督促学生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抄写习惯。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6、 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7、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正确的语气、语调。学习简要地复述课文。
8、 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9、 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与他人口头或书面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法或自己的感受;能参加和学习采访他人的活动。
10、 通过阅读,感受亲人、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www.wpjlr.com

21、父亲的谜语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识字,积累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理解“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2、 能按照提示,把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为“我”解除烦恼的故事,进行简要地复述。
3、 通过课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父亲的眼睛中体会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理解“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有一位小女孩,坐在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觉得最有趣的事就是猜父亲的谜语。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父亲的谜语,去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
2、 板书课题 齐读
3、 在和父亲猜谜语的过程中,哪几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根据提示交流: 父亲 。
(什么时候) (怎么样)
二、研读猜谜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1、从谜语入手,读渴望内,猜谜语。
(1)在父亲那么多的谜语中,哪一条谜语我猜不出?
交流 齐读谜语
(2)谜底是什么?谁的眼睛?(板书:父亲的眼睛)
(3)快速浏览课文,用曲线划出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
交流 出示句子 朗读
2、再现猜谜情境,感悟猜谜的乐趣。
(1)你看,父亲的眼睛会说话,他用眼睛启发我猜谜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晚上。
①指导读第2节 读出夏夜的宁静 读出父亲念谜语的语气
②学习句子: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理解“深邃”的意思 指导书写“邃”
想象说话:当我猜不出谜语时,父亲那双深邃、神秘的小眼睛看着我,好象在对我说:
③齐读第2节
(2)当我苦思冥想,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的时候,父亲是怎么提示我的呢?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4—10节。
指导:父亲(慢悠悠地念) “我”(兴奋)
(3)学习简要复述
①如果老师把这个场景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就可以这样说:(出示句子)
有一条谜语“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我猜不出,父亲边说谜语边把眼睛一张一合的,使我很快猜出来那是爸爸的眼睛,父亲还教我照样子编了“我的眼睛”的谜语。
自己读读这段话,比较一下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呢?
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
②学习尝试复述“父亲为我解除烦恼”的故事。
自己读读课文第11节,把这个场景也简要复述给小伙伴听。
学生交流,随机指导
父亲将我所想的变出来时,我总是搞不明白父亲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你明白吗?(学生交流)
理解句子“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
三、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1、为什么小时候父亲最爱教我猜谜语?
练习说话:啊,父亲的谜语
(提示:让我得到了……让我感受到了……让我觉得……)
2、父亲的谜语启迪我的智慧,给我带来了快乐、光明,这不仅仅是谜语,更是父亲对我深沉的爱。所以,课文的题目是——(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21、父亲的谜语
快乐
父亲的眼睛深邃、神秘 光明、爱
智慧

www.wpjlr.com

22、看不见的爱
教学目标:
5、 自学字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体会“安详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7、 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8、 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赞颂母爱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上一课我们从《父亲的谜语》一文中,感受到了含蓄、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份执着、坚韧的母爱。(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
2、读题,质疑: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二、整体感悟
1、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归纳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励他“总会打中的”,凡事的关键是“做了没有”。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三、品读分析
1、讨论解决: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参考:
(1)因为这是个盲孩子,所以对母亲的爱是“看不见”的。
(2)这是个夏季的傍晚,“看不见”也隐含着故事发生的时间。
(3)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不寻常的爱。
随机解决:
Ⅰ、那妇女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Ⅱ、她为什么顿了一下?我为什么怔住了?我又为什么沉默了?
Ⅲ、体会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感情,再用“安详”造句。
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笑着。
②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4)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切的、伟大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注:交流到某一点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朗读、体会。
四、质疑解难
默读、质疑。
预设:1、男孩打累了,为什么“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
2、“我犹豫了一下”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2、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22、看不见的爱

陪伴、鼓励
妈妈 盲孩子(打中了目标)
“总会打中的”

www.wpjlr.com
23、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识字,积累词语,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等句子的含义。
2、 能根据课后“学习小建议”自主阅读,知道课文描写了小男子汉“吃饭爽气”、“崇拜父亲”、“要求独立”等事;知道这是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
3、 了解文中小标题的作用,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等句子的含义。
2、解文中小标题的作用,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会男子汉形象。
1、体会父母对孩子慈爱的目光。
⑴请学生概述《父亲的谜语》和《看不见的爱》两课的主要内容。
⑵教师引语总结:亲人们用慈爱的目光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作家王安忆也同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出示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齐读课题)
2、作家以姐姐的孩子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普通的男孩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男子汉气概。
(板书:男孩——男子汉)
二、品词赏句,细品男子汉气概。
1、梳理作家的写作思路。
⑴自读全文,思考:作家通过哪几个方面写了小男孩的男子汉行为?
⑵交流反馈,随机板书:对食物、对父亲、对独立。
2、谈谈对男子汉的个性见解。
⑴你们觉得作家笔下的小男孩是不是男子汉?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事例谈谈看法。
⑵随机交流反馈,用一个词概括小男孩的男子汉行径 。
预设1:对食物——
(写了四件事:①吃小笼包子;②编谜语;③吃大拇指;④想去少林寺。)
(关注)通过保姆之口,概括了小男子汉吃饭的特点——爽气。然后用略带夸张的语言具体写了小男子汉“吃”的特点、样子。吃饭的特点:量很多,范围广,吃得极有滋味。“什么都要吃”具体说明了范围广,“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则从侧面生动表现了“有滋味”之“极”。特别是“当实在不能吃了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一句,还有与大人们的对话,能否去少林寺一段,真令人忍俊不禁,指导学生着重朗读。
预设2:对父亲——
(关注)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两方面的事情。①爸爸妈妈拌嘴时,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这是男孩子的天性所致,并不影响他对父亲的崇拜;②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理解词语“无所不能”)。主要注意作者的用词,以“攻击”、“阵线”、“求援”、“冤案”、“对证”、“了结此案”等,以夸张或反语等,凸现出小男子汉鲜明的形象。
预设3:对独立——
主要以具体的事例,①不让人搀手(略写);②要自己买东西(详写)抓住小男子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写了他的可爱、有独立性,体会他从“胆怯——沮丧——耐心等待”的成长过程。(理解“沮丧”,思考:他沮丧什么?)
预设4:男孩?男子汉?
也许个别孩子会认为作家笔下描述的只是男孩子的行为,没有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关注)主人公是一个儿童,从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显露出了男子汉的意志、品质的萌芽,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一个小男子汉。同时“男子汉”也使课文增加了童趣和幽默感,也寄寓了作者对男孩的期望。
三、总结提升,深化男子汉内涵。
1、小组合作,用“他真是一个男子汉。 ”介绍一下作家笔下的男子汉。(每组分别从文中三个不同的方面综合起来说。)
2、难怪作家说——(出示最后两节)
(1)自读最后两节。
(2)质疑。
预设1:为什么说“神秘地”一点一点儿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
预设2:为什么说“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
预设3:如何理解“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板书:男子汉们)
……
(3)结合文本释疑、、存疑,体会父母等亲人对孩子关爱和期待的目光。
3、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又男子汉气概的人物,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四、联系实际,具化男子汉行径。
1、说说“我身边的男子汉”。
2、抓住典型事例写一写“我身边的男子汉”。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男孩)
他对食物感兴趣 执着
他对父亲很崇拜 帮助弱小
他对独立有要求 渴望独立

www.wpjlr.com

24、十年后的礼物
教学目标:
1、 能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表现达格妮心理变化的语句,感受达格妮内心激动。
3、 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音乐家信守十年前的诺言,把一首乐曲作为礼物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事;背诵课文第3、4、5节。
4、 知道大音乐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给他人送去了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找重点词句,了解大音乐家信守承诺的可贵品质,体会人与人的真挚情感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爱德华•葛里格
教学过程:
四、 导入新课、揭题
1、同学们,一生中我们会受到许多的礼物,而今天我们要关注的这份礼物与众不同,一起来看课题。
2、揭题 齐读
3、学生质疑 归纳:(1)“礼物”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十年后才送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一份礼物?
五、 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读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交流疑问
(1)“礼物”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送这样一份礼物?
①出示课文第4节
②指名读
③交流(感谢达格尼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④他承诺女孩十年后会送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你觉得会是什么礼物呢?
⑤齐读这一节内容
3、达格尼多么期待这份礼物呀,她盼呀盼呀,可是当她渐渐成长的时候……
(1)出示课文第5节
(2)指导朗读
4、然而,这份礼物十年后如约而至,现在她知道了……
(1)出示第6节
(2)自己读读这节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3)为什么这份礼物比华美的衣服和漂亮的项链更珍贵?
A.(用文中的句子理解)“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
B.(估计学生的初步理解)这是大音乐家花了10年的心血谱写的乐曲
5、让我们用心感受一下这份礼物的魅力吧(欣赏音乐)
6、再让我们走进达格尼,看看当她收到礼物时的表现。
(1)交流出示3、7、8节
(2)多形式有感情的读 男女生赛读
(3)通过反复的朗读,再深入理解这份礼物比华美的衣服和漂亮的项链更珍贵。
A.“她从音响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
a. 理解曙光
b. 用自己的话理解这是一份怎样的祝福
B. 音乐让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a.想象:她还能听到什么?
b.虽然达格尼一直工作在森林中,可她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周围一切竟然如此的美好。
C. 所以,当音乐会结束,……
a.指导朗读
b.明确破折号的作用(声音延长)
c.师生配合朗读
D. 配乐朗读3、7、8节
六、 总结课文
这份花了10年心血谱成的乐章是大音乐家葛利格许诺给达格尼的礼物,其中包含了他对小女孩的深深祝福,令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这份礼物不仅仅是送给达格尼的,也是送给我们所有人。
 板书设计:
24 十年后的礼物
令人吃惊 激动
信守诺言 令人感动 陶醉(期待——怀疑——失望)
令人幸福 幸福

www.wpjlr.com

25、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积累“酬谢、叮嘱、发誓、倾盆大雨”等词语。
2、 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
3、 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海力布为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阅读一些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
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
指名读 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 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 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 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己准备
交流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 交流:
(1)第2节
他热心帮助别人……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敬爱他。
指名读 齐读
(2)第3——6节
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节
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
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指导朗读)
……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板书)
齐读最后一节
3、 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想像奇特丰富,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四、布置作业
1、 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2、 续写《猎人海力布》后记,想像小白蛇如何想方设法救活海力布,海力布如何生活等情景。
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有一天,小白蛇来到人间,她要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

板书设计:
救龙女 受感谢 热心助人
25 猎人海力布 得宝石 知灾难
救乡亲 变石头 舍己为人

www.wpjlr.com

综合练习5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平翘舌音、读准三拼音等。
2、能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分别造句。
3、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4、阅读短文,能读懂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复述,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能为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5、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
6、能熟记三句关于“爱”的名言。
7、能用钢笔抄写句子,知道句子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书上提示的方法简要复述短文。
2、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把采访到的故事写成短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单元要求的复习巩固
(一)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1、出示提示,学生自读,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2、同桌合作,回忆本单元课后练习,说说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3、班级交流:
《父亲的谜语》按照文中描述的几个场景进行复述;
《看不见的爱》以人物情感的变化为线索进行简要复述;
《猎人海力布》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要素复述;
《我家的男子汉》按照文中的小标题复述;
《十年后的礼物》按时间的不同或情感线索进行简要复述。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初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分节读课文,班级交流短文主要内容。
3、选择提示的方法简要地复述这个故事,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4、再读短文,思考:为什么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这些礼物具体指什么?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
5、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老人的话:“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班级交流(“整个世界”指什么?)
出示填空:假如没有眼睛,我们将( );没有耳朵,我们将( );没有双腿,我们将( );没有双手,我们将( )。一句话,如果妈妈没有给予我们生命,( )。
6、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三)引出“爱”的主题,熟记本单元的三句名言。
1、学生自由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再读名言,结合单元中的短文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名言的理解。
4、交流。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爱”的名言?
6、熟读成诵。
(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对爱的认识。
1、讨论:什么是亲情?
2、指导学生开展采访活动。
(1)学生找伙伴组成采访组,确定采访对象。
(2)指导拟定采访提纲。(向被采访人自我介绍;告知被采访人这次采访的主题和目的;请被采访人回忆有关往事,小组成员做好记录;选取一件事写成短文,准备班级交流。)
3、集体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一)读词语,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1、利用工具书,给带点字注音。
2、指名读,正音。(告诉学生,带有“遂”、“造”的汉字,读音多为平舌音)
3、男女生赛读,齐读。
(二)比一比再组词,选择一组词语分别造句。
1、出示四组词语,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偏旁部首和意思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
2、班级交流口头组词。
3、学生自己选一组组词,然后分别造句。句子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清楚。
4、交流,评议。
(三)练习用钢笔抄写句子。
1、出示要求:用钢笔抄写句子。
2、学生观察例子,说说抄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开头空两个字的地方,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3、学生按要求练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及时纠正。
4、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书写,师生共同评点。

www.wpjlr.com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1、 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字若干个,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主动地积累词语。
12、 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继续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有关的语段。
13、 继续训练学生简要复述课文的能力。
14、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从这些凡人小事中受到启迪,感受到做人的道理,懂得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6、大仓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能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挑剔、理会、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够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课文写了大仓老师的哪几件事,并能简单了解作者对材料详略安排的意图。
3、能够抓住描写大仓老师言行的语句,体味和感受他“充满活力、幽默、坦诚、平易、正直”的可贵品质,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了解和体会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4、复述文中“一堂语文课”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抓住描写大仓老师言行的语句,体味和感受他“充满活力、幽默、坦诚、平易、正直”的可贵品质,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了解和体会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说说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2、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年轻有活力,上课生动有趣,为人正直。他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也使得一个原本厌学的孩子喜欢上了学习。我们一起来认识《大仓老师》。
3、板书课题 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大仓老师几件事?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
2、交流归纳
第一件事——在三年级开学典礼上,大仓老师独特的开场白使我们喜欢上了他。
第二件事——在一堂语文课上,大仓老师不理会春美的反对,支持我这个穷孩子,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俺”字。
三、分析品读
1、默读课文(3-5节),找出文中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说说大仓老师给你的印象怎样?
(1)交流(描写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及他的“自我介绍”)
板书:年轻有活力
(2)看到这样的老师,“我”的心情如何?
指名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3)齐读3-5节
2、自学课文(6—20节),在这件事上,你又对大仓老师有了什么新认识?
(1)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他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添上一个“俺”字,好象比别的字写得更大一些。
①理解“理会”“若无其事”
②“好象比别的字写得更大一些”中的“好象”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这个稍大的“俺”字体现出大仓老师怎样的品格?
(2)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
①大仓老师为什么“沉默了一会儿”?
②大仓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
③大仓老师的语气和表情在说明什么?
3、你认为文中的“我”、春美是怎样的人?说明理由。
▲“我”——学习不理想,但要求上进的穷人家的孩子。
穿插问题:“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春美——仗势欺人,待人苛刻的富人家的孩子。
4、讨论:第16节的内容是否可以不写?
四、练习巩固
(任选一题)
1、请你为大仓老师画一张画像,再配上一段文字介绍。
2、联系上文想想“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请你把他的内心独白写出来。


板书设计:

开学典礼上简短的开场白
(年轻有活力、朴实真诚)
37、大仓老师
语文课上不理会春美添“俺”字
(不畏权势、正直公平)

www.wpjlr.com
27、小珊迪
教学目标:
1、 自学字词,理解“请求、乞求、纠缠、孤儿”等词语的意思。
2、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诚实。
4、 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 ),被一辆狂奔的马车( )。临死之前,他让弟弟( )把( )带回给“我”,这种( )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 ),使小珊迪( )地离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三、深入学习
(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
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
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
请求、乞求何意?
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
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1、后来小珊迪有没有把零钱还给那个先生?谁还的?
2、小珊迪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还钱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追问:小珊迪伤势怎样?
3、小珊迪在伤势这么严重,生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说明了什么呢?
4、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被珊迪美丽的心灵打动了。)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布置作业
请你简要地把故事写下来,注意不要描写人物的对话。

板书设计:

可怜:又冷又饿 卖火柴 遭遇车祸
27、小珊迪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www.wpjlr.com
28、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教学目标:
1、 自学字词,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3、 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教学重点、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那么大家知道文明素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学生交流(公共场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耐心热情地回答询问;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爱护绿化;遵守公共秩序……)
2、 今天,我们就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什么是屏障?
“人造屏障”又指什么?这里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人造屏障”?
……
二、 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完成填空:
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轻轨的(车况)和(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
第3——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
三、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读课文,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澳大利亚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
交流并出示:
陈旧 宽敞整洁 舒适快捷
上班高峰 座无虚席 纷纷让座
环境安静 阅读书报 闭目养神 压低嗓门 窃窃私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节。
(3)用上“虽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复述课文第1、2节。
2、学习第3——6节。
(1)指名读,思考:“人造屏障”指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人造屏障”?(为了帮助要撒尿的小外孙解决燃眉之急。)
(3)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默读第3——6节,用浪线划出“我”和女儿告诫、提醒、责备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小外孙变化的有关语句。
交流,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
(4)小外孙的这声嚷嚷,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了一块石头,原本静悄悄的车厢,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骚动”一词与前文的哪个词语相呼应?(第2节中的“安静”),“骚动”是对安静环境的破坏,进而转为“牵动”,牵动什么?齐读第5节。
(5)展开合理想象,填空:
面对小外孙吵着要撒尿,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
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一位金发女郎 ,
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 , (谁,怎么做) ……
(6)复述方法指导。
四、总结交流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墨尔本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更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时时让人感到温馨。在商店里、在车站上、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微笑。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板书设计:
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澳大利亚人 小外孙(撒尿危机)
化解

www.wpjlr.com
29、真正的愤怒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水窖、作孽”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导致“真正的愤怒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祖孙俩如何对待水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品悟人们对水的珍视。
3、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懂得应该珍惜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导致“真正的愤怒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祖孙俩如何对待水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品悟人们对水的珍视。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我国水资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出示句子:在我生命里曾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1、指名读句
2、生读句质疑。
3、齐读课题:真正的愤怒。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碗怎样的水?
2、生交流。
3、补充媒体资料:西北龟裂的大地。
三、深入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祖孙俩是如何对待水的?边读边划,体会水的珍贵。
(1)她双手捧着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了吧!”
①想象读句。
②变幻人称,做动作读句 分角色读(板书:视如整个生命)
③这是一碗多么珍贵的水啊!我们看见——出示引读(屏幕)
(2)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理解词语:水窖
指导朗读,板书(视如珍宝)
(3)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颗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睡梦中的婴儿。
(4)引读祖孙俩对待水的句子。
2、理解祖孙俩将水视为生命。
师:在这里想要有水师多么不容易呀,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
(1) 理解词语:作孽
(2) 重点学习小姑娘“救水”的句子。
(3) 边读边划出小姑娘“救水”的动词。
(4) 指名读,要求读出姑娘急切的心情。
(5) 从小姑娘的这些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把水视如生命。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西北来体会一下水的珍贵吧。
播放视频《美丽的大脚》片段。
3、理解水孕育着生命、希望。
(1)读到这里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村口那绿绿的苗圃,读读这段话,能结合你读懂的课文内容说说对于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吗?
(出示第2节)
交流 随机板书(孕育希望)
(2)用孕育希望的水洗脸,难怪老妇人喊:“作孽啊!”
深入理解词语:作孽
4、对真正愤怒的理解。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一碗水为什么会带来真正的愤怒。
师引读句子:
(1) 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颗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睡梦中的婴儿。
(2) 她双手捧着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了吧!”
(3)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的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载上的小树苗存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4) 老妇人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四、总结全文,心灵表白。
1、总结:一碗水对于祖孙俩是(珍贵)的,他们把这一碗水(视如珍宝、驶入整个世界、视如生命)对于作者来说也是(珍贵)的,因为是这碗水使他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同样我们也深深地受到了教育,他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敲响了节水的我警钟。孩子们,下面就请你把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2、写话,交流。

 板书设计:

29、真正的愤怒
视如珍宝
珍贵 视如整个世界 孕育希望
视如生命

www.wpjlr.com
30、孙叔敖杀两头蛇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
2、 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3、 能讲述这个故事;能感受到孙叔敖小时侯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古文的能力,并能做到熟读成诵从而感受文章的主题。
学生准备:
读通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 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孙叔敖)谁能读好这个名字?
(2)出示孙叔敖声生平简介。(结合课后注释②)
(3)自由读,从资料中,你知道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师导入:的确,孙叔敖是个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的人。那么,小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他小时侯的故事。(补充课题,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注释①,了解文章出处。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句时的正确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重点掌握以下字词:为(wéi) 泣(qì) 曰( yuē) 矣( yǐ)
(4)男、女生赛读。
(5)齐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交流,解疑。
3、集体反馈,逐句交流。
4、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
之: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的)
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 (它,指代两头蛇)
其:其母问其故 (第一个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5、将全文连起来翻译。
四、结合译文,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译文。
2、展开想象,复述课文。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师板书:善良、能为他人着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文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30、孙叔敖杀两头蛇
见两头蛇 杀而埋之
善良,能为他人着想

www.wpjlr.com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15、 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16、 能用合适的方法,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主动积累词语。
1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比喻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8、 本单元讲述了古今中外的几位名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品质。
31、一幅名画的诞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理解“肮脏、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1节或第4节。
4、体会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列宾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名画。
1、 板书:一(幅)名画 填写量词,注意正确使用“幅”。
2、 补全课题,一起书空“诞生”。齐读课题。
3、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幅名画指的就是——
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和画家。齐读画名,欣赏画作。正音:纤qiàn夫,知道纤夫就是画作中那些拉船的劳工;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境内。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填空
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群______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________的印象。于是,他用___________时间潜心绘画,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
2、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画,哪些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名画是怎样诞生的?
3、 交流理清层次:1——2节介绍名画;3——7节介绍名画的诞生。
三、研读课文1-2节。
1、 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名作的呢?出示1-2节轻声朗读。
2、 结合画作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3、 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理解“前倾、拼命、沉重”等词,感受纤夫工作的劳苦,使学生体会到纤夫苦难的生活和列宾的同情心。
4、 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四、研读课文第3-7节。
1、 师: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那列宾当年又是如何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的呢?自由朗读第3—7节,思考:列宾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 指名交流:第3-5节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第6节与纤夫一起生活进行素描;第7节作画并修改。
3、 再读课文第3-7节,从他整个创作过程中感受为什么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举世名画。
4、 小组讨论。
5、 交流并学习课文3-5节。
1) 出示句子:“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质疑并思考:这情景指什么情景?为什么会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 自由朗读3-5节思考问题划出有关语句并交流。
3) 重点学习第4小节。
出示句子1:“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
①根据上下文理解“肮脏、褴褛”体会纤夫生活的艰辛。
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③体会感叹词“天哪”两个“呀”及感叹号所表达的情感。
④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2:“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①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不只是纤夫的肮脏和褴褛,还有纤夫脸上的神情,这是为什么?
②理解“阴沉沉、凝重”,体会纤夫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生活非常艰辛。
③指导朗读。
4) 根据交流适时理解“豪华的别墅”“蠕动 ”“大木船”等词在文中的作用。
(补充社会背景: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5) 根据上下文说话练习: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心想:……
6、 交流学习课文6-7节。
1)师: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发了列宾创作的灵感和欲望。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读读第6、7小节,结合词句说说:为什么他能创作出这样一幅惊世之作?
2)交流:体会“生活在一起、仔细地观察、长久地注视、扶摸、三次、厚厚地”与完成名作的关系。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7、师小结:列宾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一幅名画,是因为一次偶然看到的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与纤夫们——生活在一起,近距离与他们接触,画了大量的素描;又花了——三年时间进行作画和修改。在这幅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还感受到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成了一幅名画。
五、总结拓展
1、 再次欣赏名画并朗读第一小节。
2、 练笔。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衣着、动作、神态几个方面来介绍几位拉船的纤夫。

板书设计:
31 一幅名画的诞生
衣着褴褛 仔细观察
难以磨灭 勤画素描
神情痛苦 反复修改


www.wpjlr.com
32、推敲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联系相关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推敲”一词的由来,并领悟“推敲”的含义。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到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品味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贾岛、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  贾岛
4、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6、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学习课文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4、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5、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6、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3)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7、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8、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同桌分角色读,评议(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9、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指名读,给“思索”找近义词。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10、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
五、课堂小结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抄写《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板书设计:
32、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 文字 韩愈解疑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www.wpjlr.com
33、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苏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认识苏武 板书: 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  理解:牧 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 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33、苏武牧羊

接 恭恭敬敬
握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坚贞不屈
持 忍受折磨
揣 含着热泪


www.wpjlr.com
34、笛声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 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搜集关于聂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乐曲导入,简介聂耳。
1、 欣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 用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 出示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自由读课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引出课文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1) 读了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2)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 交流,概括板书。
三、 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 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 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 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意思。
(2) 个别读,齐读。
(3) 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3、 品读句2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 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 指导朗读。
(3) 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四、 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 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
2、 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3、 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4、 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 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达标:在小小的木工间里,老木匠忙得满头大汗,聂耳 。老木匠拿起笛子轻轻地吹,聂耳 ,老木匠耐心地教,聂耳 ,于是 。
提高:(什么时候),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于是

6、 理解“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 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五、 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 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
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www.wpjlr.com
35、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 揭示课题:35《将相和》
2、 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
3、 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4、 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渑池之会
1、 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 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
4、 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理解句子:
句一:“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结合学生的交流,随即联系前文秦王的话和第二节蔺相如劝赵王赴渑池会的内容。)=
句二:“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师补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
(能从蔺相如的话中知道他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感受蔺相如在秦王面前不甘示弱、大智大勇)
指导朗读
5、 小结:蔺相如是不是没有能耐,就凭一张嘴呢?看来廉颇说错了。
●负荆请罪
1、齐读廉颇的话,并指名转述。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提示学生在这里转述要有称呼,用敬语。)
2、自由读10——14小节,找找:蔺相如听到这话怎么做?怎么说的?
3、理解蔺相如说的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正确转述
出示句子:“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不是就有机可乘了吗?”
4、 过渡:原来蔺相如对外不甘示弱;对内却处处示弱。不是因为怕,而是以国
为重。
5、 联系上下文说说:廉颇“不应该”什么?于是他怎么做?
6、 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
出示句子: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上。
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负荆请罪。“负”的意思就是:背。
7、 想象说话
廉颇二人见面会说什么?展开合理想象。
三、总结全文、合为一体。
从此两人结为知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你、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历史故事——《将相和》。

板书设计:
35、将相和
(完璧归赵)蔺相如 (渑池之会)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服气)廉颇(负荆请罪)

www.wpjlr.com
37、共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多音字:塞、间、尽。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维持生计”、“沧桑”、“弥留之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能借助提示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能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3、从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
情和温暖。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1“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 句子2“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好词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由第八单元导语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配乐讲述课文故事。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板] 50 共同的秘密 (齐读课题)
3、自由读读课文,详细了解故事内容,并想想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交流。
(2) [出示]“12个矿工约定每天到去世矿工的妻子支起的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帮助她和孩子维持生计。”
  理解:维持生计
(3) 原来,这个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约定           。
二、 深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一)默读全文,用“——”划出12个矿工共同遵守着当初的约定的句子,读一读。
1、交流。
2、引读12个矿工的约定。
3、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其中的两句话。
[出示]“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
“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二)我们先来一起品味“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 这句话的含义。
1、自己读读这句话。
2、引读这句话。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找到相关小结,打上括号,读一读,想一想。
(2)[出示] 第5节
结合这节的内容说说“女人代替了男人”是怎么回事?
[出示] 因为 ,所以女人代替了男人前来光临馄饨摊。
引读矿工队长在弥留之际对妻子说的话,同时理解词语“弥留之际”。
引读: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
(3)刚才我们读懂了“女人代替了男人”是怎么回事,那么“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们展开想象,也来说一说:
[出示] 有一天,老矿工 ,他 。
 这样,馄饨摊前又多了一个 。
学生交流。
(4)是啊!这些都是矿工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世事变化,解释“沧桑”。
引读: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就这样,12个矿工的秘密成了12个家庭共同的秘密,甚至是更多帮助者的秘密。
(5)刚才,我们通过找到相关的小节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现在你能把它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这好事一做就是十几年。这份沉甸甸的约定,更是一份承诺。
[出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引读。
2、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四)再来读读前面交流过的这几句话,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出示含有12的句子)
(五) 能想着帮助别人,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当作一个秘密不告诉别人呢?矿工队长竟然在弥留之际才把秘密告诉妻子。当初,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读2、4节,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
3、引读: 她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是啊,当初12个矿工的秘密,如今成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三、课外延伸,积累名言。
1.出示“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可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爱可以永恒。”
2.反复读,抄在课文后面。
3.齐读。

板书设计:
37 共同的秘密
12个矿工 每天去吃一碗馄饨
风霜雨雪 从不间断
岁月变幻 爱心不变
人间自有真情在

www.wpjlr.com
38、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拮据”、“精湛”、“梦寐以求”、“咆哮”等词语,并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感悟父亲正直、诚实的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还车前和还车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分析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感悟人物品质。
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好词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1、板书:中奖。你们家是否买过彩票,是否中过奖,中奖时你们家人表现怎样?如果没有中过奖那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买彩票中了你梦寐以求的大奖,你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你描述一下当时你的动作、神态、语言。
说话练习:当我听到我买的彩票中了大奖,我__________。
2、同学们对中大奖都很兴奋,我们课文中的小作者在中彩那天也和你们一样,可他父亲的态度却跟大家截然相反,补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读中理解,品读词句
1、默读课文,思考:听到中奖的消息,父亲和我的态度各是怎样的?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出示课文第四节和第五节,指导朗读
“我”的兴奋
父亲的严肃、咆哮
3、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引读: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的道德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板书:道德难题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道德难题?交流板书:还车?留车?
5、父亲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道德难题,会展开怎样的思想斗争?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证明你的观点。
6、学生自主辩论。(适时引导理解关键句:“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凸现父亲矛盾的心理。)
留车的理由:
A、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生活拮据,全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理解“拮据”)
B、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他的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理解“梦寐以求”)
C、商店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家所有…… (以读代讲)
D、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两人把此事都忘了。(以读代讲)
E、“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以读代讲)
还车的理由:
A、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角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B、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
7、尽管父亲留车的理由十分充足,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还车。可见父亲的品质是高尚的。它具有哪些品质呢?
交流板书:正直、诚实、有骨气
8、出示图片:第二天,库伯把车开走了。我们全家吃晚饭时,父亲的神情如何?对比之前父亲的神态动作,想象说话: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了,父亲非常高兴,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自由读,找出句中一对反义词(贫穷——富有),说说它们各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齐读最后一节。
3、总结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课后想象写话:任选一个情景,写一段话。
(1)当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人会有什么表现?
(2)库伯知道这件事后来到我家,他会说什么?做什么?
(3)假如人们都知道了这件事的经过,大家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38、中彩那天
留车?
道德难题 还车! 诚实、正直、有骨气
还车?


www.wpjlr.com
39、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环保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插图比较,显示矛盾,感受森林的变化
1、揭示课题《狼和鹿》,齐读。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两位主人公(板书:狼 鹿),请你说说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出示:贪婪 凶残 活泼 美丽 (理解“凶残”)
3、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
4、读悟森林之变化:
(1)多媒体出示插图,以充满生机的绿色及荒芜静寂的黄色的反差引起视觉冲突。观察后谈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以及二十几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
(2)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并出示:
①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②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
(3)指导朗读:
①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片美丽的森林?(抓住关键词“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等)
②指名读,读出怜惜之情。
5、图文对照,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感悟文本,深入探究
☆数据比较,感受鹿的变化
1、是呀,为什么同一座森林前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2、自悟交流,点拨,初步得出:
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这样。
3、理解杀狼动机,感受杀狼场面。
(1)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呢?(理解“提防”)
(2)出示第二自然段:放声读,完成说话训练:狩猎人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开始大量捕杀狼。听—— ;看—— 。
(理解“宁静、青烟袅袅”,感受人们对狼的杀戮,场面的凄惨)
4、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鹿的数量、情况变化:
鹿的数量 鹿的情况 通过对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杀前
狼被杀后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出示:四千只 活泼美丽
十万只 鹿的王国
四万只 饥饿疾病
八千只 病鹿
(2)教师小结:狼的数量在急剧变化,鹿群生活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鹿群在这里大量繁殖时,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3)出示句子: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读读这段话,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感受鹿的痛苦:每天都有鹿在接二连三地倒下,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
☆理清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感受狼鹿角色的异位
1、狼一只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受到破坏,活泼美丽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凄惨。而此时,贪婪而凶残的狼以及活泼而美丽的鹿,它们的角色发生了怎样戏剧般的变化?(狼——功臣,鹿——祸首。理解“功臣、祸首”)
2、出示第四自然段,用因果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因为
(2)活泼而美丽的鹿成了“祸首”,因为
3、对于谁是祸首,你还有什么高见?(人类才是真正的祸首)
4、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读。(感受由于人类的无知而做的蠢事)
三、总结明理,升华感悟
1、狼、鹿、森林、人类都是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学完课文,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担任不同角色。你最想担任哪个角色,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角色对话训练。
(2)展示合作成果。
2、出示天平,师总结:生物间有平衡关系,就像一个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但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天平必将倾斜,也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所以“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应该时常敲响。(板书:吃 保护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狼 鹿
保护生态平衡

www.wpjlr.com
40、天才之路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课词语“贫民窟、干涸、祈祷、爱心”等。
2、 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道理:一个人的成长既要有别人的爱心,也要有自己爱心的奉献,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道理。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贝利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猜猜他是谁?
2、 简介贝利相关资料。
3、 贝利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称他为“足球皇帝”是对他的认可。可是在他成为天才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贝利回顾他的“天才之路”。
4、 揭示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 自读课文,思考:天才之路是指什么?
2、 默读课文,用“——”划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3、 交流出示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4、 小组学习:怎样理解句中的“爱心”?你觉得它包含哪些方面?
5、 学生交流。
(1)“爱心”——一颗乐于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善良的心。
(2)既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也包括自己的一颗感恩的心。文中具体指贝利的一颗对足球的热爱之心、教练对贝利的关爱之心以及贝利对教练的感恩之心。
三、品读课文,重点学习。
1、师小结,包含三方面内容:贝利对足球的热爱
教练对贝利的无私关爱
贝利对教练知恩图报
2、学习课文第1节,感受贝利对足球的热爱之心。
(1)导语:从哪里可以看出贝利非常热爱足球?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用“——”划出文中描写贝利执迷足球的句子并试着以朗读理解。
(3)出示:“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
“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3、学习第2节,感受教练对贝利的无私关爱。
(1) 默读课文第2节,思考:教练是怎样帮助贝利的?
(2) 组织交流活动。
“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只足球。”
(3) 认真读第2节,找出贝利在受到教练的帮助后,具体的表现。
出示:“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力了。”
“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4、学习课文第3-5节,了解贝利对教练的感恩之心。
(1)默读课文第3-5节,概括贝利做了一件什么事?
(圣诞节时为教练的圣诞树挖了一个树坑,为教练祈祷祝福。)
(2)讨论教练所说的“最好的礼物”是指什么?
(是贝利的一颗感恩之心。)
(3)说话练习。
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 )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 )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5、师小结,引出贝利最后的辉煌成就。
导语:教练被小贝利的一颗善良的心感动了,提出带小贝利进入训练场的要求,这对小贝利来说,无疑是打开他通向天才之路的大门,这是小贝利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当然也离不开教练。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小贝利终于成功了……引读第7节。
四、升华情感,拓展实践。
1、回顾课文,总结内容。
出示贝利成名后做的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例。
2、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54、天才之路
贝利
不为人知 传遍世界
用爱心铺成,其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希望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为方便下次访问,记得收藏本站。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相关说明

王牌经理人[http://www.wpjlr.com]所有的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资料全部免费提供,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另有大量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的资料,绝对值得收藏。

☉ 如果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简介概要里没有说明有随机密码,那么默认解压密码为www.wpjl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