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王牌经理人: >> 学习网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03-12 02:21:04| http://www.wpjlr.com |小学语文教案|人气:343

本站除了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这篇外,还有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的资料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www.wpjlr.com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3. 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4.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www.wpjlr.com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三、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目。
重点难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大自然赋于我们很多神奇与美妙,我们被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落日美景所惊讶,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天上的云又是怎样的壮观与美丽。
2、板书:二八月看巧云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
2、小结: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
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
名称
形状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4、同桌练说,互相交流,相互提示。
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
第二课时
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第三课时
一.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4.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1. 组织交流。
2. 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3. 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三.尝试修改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www.wpjlr.com
第二单元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3、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人多壮观: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6、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
  “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
 2、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3、交流发言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三、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5、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1)、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利用网络的优势,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回复到教师发出的帖子上。
 3)、展示一部分学生的帖子,评讲
四、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五、总结
  课文学到最后,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对我们的少年儿童说些什么?可以完成一次小练笔,同样也发到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子上。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www.wpjlr.com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练习设计
    1 完成钢笔习字册
    2 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www.wpjlr.com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对策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媒体设计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www.wpjlr.com
7.克隆之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
          诱人前景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8. 海伦
一、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
 4、分段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出示词句。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
(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
(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
  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
   3、造句

www.wpjlr.com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
  2、朗读第二段,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
    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
  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
   读、说、朗读体会。
 “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有感情朗读,说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四、通读全文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
 2、你有什么启发吗?
五、作业
 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4。
 2、在第2课中,你能找到类似的用法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3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9. 二泉映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 卖艺 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 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www.wpjlr.com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
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0. 郑和远航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3.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4.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www.wpjlr.com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6. 爱如茉莉
课前谈话:
一、复习导入:
1、谈到爱,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当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式。昨天我们初读了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爱如茉莉 读题
2、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这茉莉般的爱。
二、学文,了解茉莉特点。
1、 请同学们默看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分别写出了茉莉的什么特点?
2、 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这些词。这些词都写出了茉莉的特点。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些词?
4、真神奇呀,同样的茉莉花,开始作者觉得它平淡无奇。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觉得它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让我们走进作者描述的感人故事中。先轻轻地、用心地读一读这个故事(课文的6—17
);再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地方;然后再好好想一想,从哪些细节上感受到“爱如茉莉”?
2、 交流:
谁想第一个来交流?先把自己画出的感人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再说从细节中感受到的茉莉般的爱。同一语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
(1)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2)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3)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第10节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爱是忘我。)
(5) 一席对话:出示
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3、 引读出示:
(1);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2)质疑:幽香只能用鼻子来感觉,怎么钻到心中呢?钻到心中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擦去题上?)
4、 引读出示: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 引出齐读。指名读。
(2) 真的领悟了吗?
茉莉虽然( ),但( )。
爱如茉莉。这样的爱虽然( ),但( )。
四、拓展:
同学们,让我们走出课文。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请你写一写。
爱如……,……。
a) 学生动笔。
b) 交流。
2
爱有多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同学、朋友间的友情,还是与家人间的亲情,还是成人之间至高无上的爱情,即使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同样有真挚的爱。或许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真切切。


爱如茉莉
一席话 牵挂
一微笑 领会
一握手 相依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7. 月光启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 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9.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   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19. 谈礼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 矛盾 咳嗽 粗暴 纠纷
     安慰 情操 修养 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  架起桥梁
     C、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D、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 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5)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三、作业
   1、课后练习4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0. 七律 长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 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 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 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 学生齐读课文。
4、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 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 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 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逶迤、磅礴 细浪、泥丸 (夸张)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 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 更喜、尽开颜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2. 大江保卫战
教学要求:
1、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外延伸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民子弟兵战洪水斗恶浪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
投影、录相、录音机、歌曲《为了谁》
教学过程 :
一、播放录相,引入新课
播放洪水肆虐录相,师诵读:1998年的夏天,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似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与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板书:大江保卫战)
二、自主合作,小组探究
1、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文中着重描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有准确而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来。(A、大堤抢险
B、铁汉本色 C、勇救群众)
2、合作学习。
各小组根据组员的喜好选择学习任务,组长做好分工学习,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
(出示投影片)学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通过讨论交流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官兵们肩扛着沉重的沙包,在泥土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战士意志坚强、奋不顾身)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关键?(穿梭、索性奔跑、全然不顾)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这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什么精神?(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哪里就有……”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范读、轮读、齐读。)
三、歌曲渲染,感情升华
1、看录相实况,再现画面。
2、在歌曲《为了谁》的音乐中师激情谈话: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面对这样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抗洪抢险的动人故事或图片,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中交流。
大江保卫战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3.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
二、 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2、 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看插图)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 学习古诗
   1、 自读古诗,读正确。
   2、 指名读古诗。
   3、 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1、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2、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 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
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
些?
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
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
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4. 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www.wpjlr.com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5. 灰椋鸟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www.wpjlr.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
26. 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子读。)
    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喊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让我们走进第二幅画,这幅画中,哪些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请同学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让我们在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还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欢呼雀跃,读第一小节。
   7、这可是久等难逢的雨呀!在更多的没有雨的日子人们是怎样的情况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明白了,但还有些许疑虑。身处细雨分飞的江南,怎能体会?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多少次的苦苦等待才盼来一场难得的好雨,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板书:享受
   9、这上天的恩赐的甘霖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啊!从中你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10,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11、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这水的背后藏着多少的期盼与欢乐、等待与苦楚啊!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希望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免费教案苏教版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为方便下次访问,记得收藏本站。

tag: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相关说明

王牌经理人[http://www.wpjlr.com]所有的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资料全部免费提供,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另有大量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的资料,绝对值得收藏。

☉ 如果教案大全 - 小学语文教案简介概要里没有说明有随机密码,那么默认解压密码为www.wpjlr.com